聚焦新课标 展示新课堂 提供新经验
新时代催生新变革,新课标呼唤新课堂。5月11日,平冈中学举行首届全国教学开放日活动。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刘石成教授、地理科学学院曾玮博士,深圳市教科院高中教研中心龚湘玲主任等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同行共200余人参与了现场观摩与评课交流。 开放日活动以“基于核心素养的融合型学习课堂教学观摩”为主题。上午,平冈中学17位教师开展了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九大学科的基于核心素养的融合型学习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教学中,老师们积极运用该校刘静波校长提出的“结构化学习设计”和“五星网状教学模型”,积极建构“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记者在现场感受到,老师们的教学从讲授制变成了活动式,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到主动体验,学习内容从知识技能到思维策略,学习方式从个体学习到共同体学习,学习结果从信息要素到能力素养,老师变成了“主持人”,课堂更加灵活开放、自由平等,学生们的学习生态发生了质的变化。在专家评课环节,专家们对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对教师们在新课标上的研究与探索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平冈在推动新课标研究上的先行先试表示高度赞扬,对建构融合型学习课堂的全新理念给予了一致好评。 融合型学习教学理念是平冈中学校长刘静波基于新课标背景下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全新的实践探索与理论成果。刘静波校长认为,学习结果的实现,是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他说:“从学习结果的分类而言,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属于要素型学习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可以称之为体验型学习结果,而行为、能力、品格、素养、核心素养这些则是融合型学习结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划分为四个不同层次,即信息型教学、要素型教学、整合型教学和融合型教学。基于新课标所提出的核心素养的目标导向,教学要努力实现融合型学习结果,建构融合型学习课堂。” 下午,刘静波校长和刘石成教授为全体与会教师带来了两场专题讲座。刘静波从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出发,详细论证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刘石成教授则从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理念出发,深入阐述了教师深度备课的基本依据和深度备课理论的基本维度,深入浅出地为老师们深度备课指点迷津。 |